top of page
搜尋

달토당釜山手繪馬卡龍

  • 作家相片: Wyx1992
    Wyx1992
  • 2018年8月1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然後今天我...


回顧在釜山的最後一天,

帶著期待的心情,搭乘地鐵到了開琴站。

這裡,會找到一間打動我想來釜山的小店,

原本聽說很難找,好險在市場彎來彎去總算在巷子的盡頭,看到了我期盼很久的粉紅小店。


一向有收藏愛店的習慣,

有次在popdaily看到這間位於釜山的手工馬卡龍專賣店,立刻收藏口袋名單,

下定決心哪天去了釜山我一定要衝這裡。

抵達了之後,我在店外徘徊了一會,

先是拍了幾張,然後小心翼翼的走了進去,

有幾位韓國妹客人跟老闆娘聊天,

顯得我這位不速之客有點尷尬==''

還好,老闆娘是個甜美和善的人,

馬上跟我打了招呼並請我稍後一會幫我介紹。


一進門就可以感受到濃濃的韓式古典風情,

加上少女心爆棚的可愛粉紅牆面跟一些粉色裝飾,真的是非常可愛的小店家,

彷彿在忙碌都市裡誤闖了桃花源。


其實當下雖然很興奮找到了心目中喜愛的店,同時又有點著急,因為再過一會就要趕回市區跟室友會合一起去機場。

因為是很小的店,也不太懂她們在說什麼跟點餐的方式,我有點無助的在門口發呆跟拍照裝做好像有這麼一回事(笑)。

老闆娘親切的問候我要帶走還店內用,

雖然我想好好拍照,但只有幾人的狹窄座位再加上我又趕時間只好選擇外帶。

但老闆娘還是很熱情的推薦我內用都會招待免費的美式咖啡跟小點心。

在得知我從台灣來而且很愛她的店之後,

便很希望我留下來好好享用馬卡龍跟咖啡。

仔細想想我確實頂著太陽走了一整天,

都千里迢迢來了,待一會當休息也不錯,

而且有免費招待,幹嘛不要。(笑)



忙碌的招呼完那群韓國妹,總算是輪到我了,老闆娘從冷藏櫃端出了一盤鮮豔的手工馬卡龍,一個一個跟我介紹它們的口味,

從認識馬卡龍這個甜點我就一直很愛,

小小的五顏六色,雖然很甜吃了卻覺得很幸福。




從原本最簡單的圓形,到現在發展出了多樣化造型,很多人是做成了卡通圖案,然而這間店吸引我的是,她用韓國當地的歷史跟文化當作馬卡龍的美麗包裝,用如此藝術的形式升級了這小小的甜點,真的是蠻少見的。

在這手機吃飯,網美橫行的時代,

這種可愛又別出心裁的店是不可能不火的。

而且大部分的釜山人外語都不太行,

但老闆娘還是很認真地用她知道的英文單詞跟我介紹,甚至還有場外求救XD

就是店裡剛好有一位外語系的小妹妹,

聽說是這裡的常客,原本只是幫老闆娘翻譯,但後來我們就聊起來了XD

聊偶像,聊歷史,聊旅行,聊國家,

明明只是來享用個午茶卻交了個朋友:)

真的是很特別的經驗跟回憶。


雖然我很喜歡這間馬卡龍的創意跟形象,

不過就味道來說,確實是過甜而且太厚,

不太確定這個厚度是不是因為比較好完成繪畫的部分,

因為相較起來確實法國那種薄薄的口感較為優秀。

後來我帶了四個馬卡龍走,分別是貝殼,花朵,獨角獸,愛心,

雖然都很像要,但做人還是不要太貪心XD

而且這些我都是帶回台灣才吃,

每天一個當早餐,竟然撐了一個星期也是很強。

第一天的花朵馬卡龍好像是某種韓國茶粉的口味,當時老闆娘想不到這個內餡的英文還特別拿出茶粉給我看,通常用茶製成的東西都不會太差我就立刻選擇了它。果然吃起來不會過於死甜,就跟外觀一樣有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搭配奶茶超正點的。








第二天的馬卡龍是愛心臉,

長的一臉鬼魅,很特別也很欠揍XD

讓我想到探險活寶裡那顆很壞心的心臟人。

內餡吃起來很像奶油起司,微微帶鹹的口味,超好吃的,搭配拿鐵也是很對味。

馬卡龍真的非常適合奶類的飲品做調和,

單吃真的會甜死。





對獨角獸沒轍的我,看到它的瞬間想也沒想就拿了也不管它是什麼口味。

結果它的吃起來色素味最重,甜到一個夢幻的境界,甜到ㄎ一ㄤ掉,好險內餡有點像花生的口味才不至於讓我味覺麻痺(笑)

貝殼馬卡龍也是一個死甜,但它的內餡明明是我平常最愛最不容易雷的覆盆莓,

反正吃到後來我發現只要是粉紅色的口味都很爆炸甜。

BTW貝殼沒照的原因是被行李壓到,整個毀容爆漿,糟蹋了我的3500韓元哈哈哈QQ

雖然我還是有吃掉就是了。




到了周末,總算可以告別這個馬卡龍周,

剩下最後一包老闆娘送我的迷你馬卡龍跟大臉,我都叫它妖孽。

客觀們評評理,它這相貌,妝脫成這樣是不是真的很妖。

放在牛奶裡這個吃法是老闆娘教我的,就是當成麥片的概念,吃的好玩,又可以蓋過它的甜度,不過當我看到它眼妝掉成這樣才意識到我吃了一周的色素XD

但我不Care,因為每天打開冰箱都有驚奇,

上班前都有好心情,都要感謝這些藝術馬卡龍,讓我這一周過得像個沒煩惱的孩子:)


未來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再去一次這間店,

可以的話,很想跟老闆娘學習怎麼製作這種讓人開心的甜點,



Comments


bottom of page